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,健康是身體上、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良好而完滿的狀態(tài)。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我們持續(xù)保持良好人際關系,保持人格完整與和諧,充分了解自身,提高適應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受疫情影響,我們在學習、就業(yè)、人際交往、身體健康等多方面產(chǎn)生的心理壓力相較于以往更加凸顯,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焦慮多疑
得了“幻陽癥”,參照網(wǎng)上或身邊親友的癥狀反復比對自身,特別關注自身身體的各種變化,懷疑自己是否陽性。
2、抑郁悲傷
每天都十分疲勞、精神不振,也很難集中注意力去思考,還可能出現(xiàn)睡眠問題。
3、盲目樂觀
抱有“疫情很遙遠,不會有危險”,“我抵抗力強,不可能感染”的錯誤想法,更有甚者認為事不關己、不聽朋友及家人的勸說、不做防護。
4、孤獨寂寞
部分特殊人群因為疫情可能自己孤身一人在異鄉(xiāng)隔離,感到孤獨寂寞。
5、沖動激惹
許多人壓抑的情緒得不到釋放,可能導致一些沖動、不理智的情緒及行為產(chǎn)生。
情緒需要有出口。情緒對我們來說趕是趕不走,壓是壓不住的。所以情緒需要有出口,情緒就像一口燒開的大鍋冒出來的蒸汽一樣,我們不能去堵,我們要給他一個出口。這時候才有可能讓我們整個人變得穩(wěn)定。
——贠麗萍
常用心理調(diào)適方法
1、建立有規(guī)律的假期生活
研究表明,有規(guī)律、有節(jié)奏的生活對保養(yǎng)身心、消除疾病是大有益處的。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的有規(guī)律的生活體系,如為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生物鐘的作息時間表,按照時間表進行有規(guī)律的學習與生活。
2、自我約束與暗示
離開你所處的情境,讓我們的視覺和思維分開;學會自我約束與控制,限制關注疫情相關信息的時間;找感興趣的事專心去做,比如說讀書,聽音樂,看電視電影,做一些室內(nèi)的活動。
對自己說一些積極暗示的話語,大聲地說出來,抵消當前的消極思維習慣。
3、與他人多交流,積極尋求心理支持
情緒表達對于緩解消極情緒有積極的作用,我們可以寫日記、與好朋友或親人等微信、電話聊天傾訴自己的消極情緒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不良的情緒并非自己獨有,從而降低焦慮。如果無法與家人訴說,也可以撥打心理咨詢熱線,向?qū)I(yè)的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。
試試三招讓情緒“修復”
1、蝴蝶拍
可以閉上眼睛或者半合著眼,雙臂交叉放在胸前,雙手交替擺動,輕拍雙肩,同時緩慢深呼吸,如此重復,直至恢復平靜。
2、保險箱技術
有意識地對內(nèi)心積攢的負性情緒進行“打包封存”使自我在較短的時間內(nèi)從這些負面情緒及消極觀念中解放出來,實現(xiàn)個體正常心理功能的恢復。
3、呼吸調(diào)節(jié)法
第一步:首先緩慢深吸氣,約4秒鐘使我們的胸腔充滿空氣,腹部像氣球一樣鼓起來;
第二步:接下來身體可以耐受地憋住氣3—4秒;
第三步:然后把吸入的空氣慢慢呼出來,感覺腹部塌陷下去。同時注意力要專注到你的鼻腔一呼一吸的感受上。
以上三個動作,連續(xù)做10遍,會使呼吸變得自然而均勻;再做10遍會使你緊張焦慮的情緒逐漸減輕;再做10遍會使你的不良情緒逐漸變得平靜。
后疫情時代,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,積極地自我心理調(diào)適對于愉快度過假期生活具有重要作用。我們應學會合理情緒調(diào)節(jié),接納心理反應;關注權(quán)威信息,樹立科學的認知;合理安排生活,適度行為調(diào)適,來調(diào)整個人心理狀態(tài),維護身心健康。心情是一種情感狀態(tài),擁有了好心情,也就擁有了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與期待,讓我們擁有一份好心情吧!
圖片:來源網(wǎng)絡
文字:汪慧慧
審核:張寶中